好不容易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被控制住了,最近又出现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面对全国各地出现的越来越多的无症状感染者,从中医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病原学检测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
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无症状感染者可能身上已带有病*,但由于病*的拷贝数量很低,导致现有检测手段无法测出,也可能由于个体免疫差异,导致这类人群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
如何预防
目前国内已经在多地发现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而且,有的无症状感染者能传染疫病。无症状感染者虽不是感染者主流,但还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则,不要太过慌张,更不能恐慌。越是恐慌,越容易伤正,反而容易因正虚而被疫*传染;
二则,防止被无症状感染者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依旧是加强个人防护。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等。
有专家说:“我们希望这些防控措施一直支撑到疫苗和特效药诞生的那一天”。
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病机分析
中医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完全不同。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方面的因素,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侵袭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新冠肺炎亦如此。
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则,外因,即为疫*(即新冠病*)。感染疫*后,疫*损伤人体元气,导致正虚而邪实,疾病发作;二则,内因,即为正气。机体感染疫*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
为什么会出现新冠病*无症状感染者?
一则,被疫*感染者的正气尚足,虽然疫*外袭,但正能胜邪,疫*处于潜伏状态,没有表现出症状;
二则,感染的疫*数量轻微,不足以引起症状;
三则,正气已经把疫*完全战胜,但一些疫*尸体暂时还没有排出体外。
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会在以后出现症状?
当正气健旺,疫*无力抗争时,疫*会暂时潜伏下来,等待时机,一旦机体正气虚弱时,就会乘机发难,引起各种症状。这时就会变为真正的新冠肺炎患者。
预防无症状感染者变成新冠肺炎患者的思路
正为本,邪为标。要预防无症状感染者变成新冠肺炎患者,必须从正邪两方面着手。
一则,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这是治本。正气是新冠肺炎发病的主导因素,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扶助正气、顾护正气;
二则,祛除邪气,或减少疫*的侵袭。
中医强调“治未病”,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治未病”思想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是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新冠肺炎是传染病,更要重视未病先防,今时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治未病”的思想仍然适用,可以预防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新冠肺炎患者。目前疫情的压力非常大,“治未病”思想要贯穿于整个抗疫的全过程之中。
用艾灸来预防无症状感染者变为新冠肺炎患者
艾灸的作用
我重视艾灸,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艾灸可以扶助正气,激发经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感染疫*,降低发病率。对于已经发作成新冠肺炎的患者,艾灸亦能鼓舞正气,扶正祛邪,从而降低死亡率。可以说,艾灸的作用非常大,值得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艾灸还有以下好处:
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每个人都可以用艾灸进行早期干预,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稳定或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避免感染疫*。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而言,艾灸亦可以扶正祛邪,让正气健旺,让症状不再发作。可以说,艾灸能让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疫*消失,变成正常人。
艾灸的理念
《内经》强调:“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灸则强食生肉”,可见灸法可以增强食欲,进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晋代大医范汪在《范东阳杂药方》一书中强调,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或地区,及时给予保健灸,如预防霍乱用灸法,可使人“终无死忧”,可谓是传染病预防的最早记载。
宋代大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也有:“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院……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的论述。
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气不能著人也。”
明代大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表明,艾灸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在传染病的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
艾灸的方法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后,靠近穴位熏烤,艾条距穴位约3cm,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稍有红晕为度。每日施灸1次,连续施灸十余天以上。
麦粒灸。将艾绒搓成如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由于容易留疤甚至化脓,所以也称之为“瘢痕灸”、“化脓灸”。麦粒灸的特点是所需艾绒很少,烟雾小,刺激量可大可小,灼热、灼痛感穿透性明显。其应用范围很广,在临床中备受推崇。麦粒灸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被民间广泛运用。在清朝首创艾条灸以前的朝代,麦粒灸一直作为主要灸法存在。
也可用艾盒灸,或用现代研发的各种艾灸器材,都可随意选择。
艾灸的取穴
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古人把足三里灸又称长寿之灸。
关元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是足三阴、足阳明、任脉之会穴,也是老年保健灸的要穴。此法孕妇不宜采用。
神阙
神阙是胎儿从母体获得气血的门户,属任脉。艾灸此穴能回阳救逆,培元固本,益气固脱,兼可延年益寿,一向受到古今养生家的重视。此穴可用隔盐灸法。其法:取干净食盐适量,填满脐窝,上置小艾柱或中艾柱施灸。
九选艾三星蕲艾柱家用三年陈艾柱非金艾柱随身灸艾灸盒用艾粒艾段淘宝¥49.9¥69购买
膏肓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性病的要穴。《千金要方》曾指出:“此灸讫后,令人阳气康盛。”《针灸问对》也载有民间谚语云:“若要安,膏肓、三里不要干。”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气海
气海,又称丹田,属任脉,为肓之原穴。《针灸资生经》说:“以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作用。为保健灸要穴。
大椎
大椎穴在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该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有总督诸阳的作用,能振奋一身之阳气,鼓动、调节全身之气血,对机体有强壮、补虚、培元作用。
以上诸穴都有“治未病”的效果。既可以全部施灸,也可以重点选择几个穴位施灸。
小结
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穴位艾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达到调节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预防其出现症状的目的。目前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有限,推广艾灸法实在是非常必要的,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
九选艾三星蕲艾条陈年艾条家用纯艾悬灸雷火灸粗艾条1.8/3.0/4.0淘宝¥69.9¥8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