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社交癌”吗?这是一种十分尴尬的病。
患病后可能随时都要找厕所,没有厕所就感觉不安全,很多人平时还要带尿垫出门,极大的限制了患者的社交活动。
这种病叫做“尿失禁”,50岁的王阿姨就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大约从5年前开始,王阿姨出现了憋不住尿的情况,有一次在逛超市的时候直接尿在了裤子上。
从那之后,她变得十分排斥他人,担心自己身上有尿骚味,几乎每天都窝在家里。但她的身体情况还是越变越差,发展到后期一个咳嗽、一个喷嚏都会让她湿了裤裆,每天需要跑无数次厕所。
但她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猜想可能是尿路感染,觉得十分尴尬,不敢告诉子女,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每天活在痛苦之中。
一次突然的尿裤子,让女儿发现了她的“隐疾”,王阿姨这才在女儿的带领下,寻医就诊。后续经过检查发现,王阿姨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退化、损伤,导致盆底支持薄弱,盆腔脏器功能失调出现尿失禁。
一、女性的难言之隐:尿失禁
尿失禁就是我们常说的漏尿,指括约肌无法受自己控制,尿液会自主排出的行为。
据临床数据显示,女性发生尿失禁的几率为53%,45岁已生育的女性尿失禁发病率达到了40%。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女性面临着尿失禁的困扰,且这个数值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尿失禁虽然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长期尿失禁会让泌尿系统严重病变,容易诱发盆腔炎、膀胱炎等发生,发展到后期还可能演变成膀胱癌、尿毒症。且罹患尿失禁的人群,会觉得自己与常人不同,回避正常的社会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尿失禁被称为“社交癌”的原因。
二、导致尿失禁的原因有哪些?
尿失禁在生活中其实十分多见,很多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女性尿失禁如此高发呢?
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出现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以及尿道括约肌退行性病变的几率也会上升,而这些因素都容易诱发尿失禁出现。
2、分娩
女性在妊娠、分娩时,会导致盆底肌、膀胱颈后尿道松弛,继而容易让身体的控尿能力下降。多胎的女性,出现尿失禁的风险更高。
3、肥胖
身材肥胖的女性出现尿失禁的风险明显比正常身材的女性要高,在减重后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4、遗传因素
临床数据显示,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和直系亲属之间的患病率有明显相关性,家族内有相关病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的风险也会上升。
5、慢性咳嗽、便秘
长期咳嗽、便秘容易导致腹压增加,盆腔会长时间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也容易因此而诱发尿失禁发生。
三、尿失禁如何缓解与治疗?教你4个方法
对于出现尿失禁的女性来说,该如何去缓解症状呢?教你几个方法。
行为治疗:通过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如减重、戒烟、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减少会增加腹压的活动。对于一些有便秘、咳嗽的人群,要及时去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医院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服药进行干预,注意不要盲目自行购药。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用的药也不同,自行购药容易出现药不对症的情况。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通过药物增强控尿能力。
手术治疗:针对使用上述方法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的方式来进行干预,如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经腹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激光手术。通过手术来解决盆底肌无力、子宫脱垂等问题。
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是非常好的锻炼盆底肌的运动,该运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运动前需要先找到自己的盆底肌,感觉在憋尿一般。运动时先吸气,同时提肛三秒、呼吸放松三秒,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做30次左右。只有盆底肌恢复正常功能,才能有效缓解漏尿的尴尬。
四、憋不住尿,你还可以这样做
针对一些有憋不住尿情况的女性,日常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进行缓解。
首先,不要忌讳,不要害羞,要及时去身边的家人进行沟通,先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而后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进行就诊,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下进行恢复训练或者是用药治疗。
其次,日常要避免做一些会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力排便、咳嗽以及提重物等,尽可能减轻腹腔的压力。
另外,出门在外,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卫生巾、护垫以及裤子等,以防万一,漏尿时可以更换。日常不要常穿紧身的裤子,便后要注意卫生,用清水做好清洁,减少泌尿道感染。
最后,饮食上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尽可能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餐饭不要吃得过饱。
对于女性而言,出现尿失禁是非常常见的,一定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医院治疗,这些想法非常错误。尿失禁,无需强忍,患病不可耻,当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医院检查治疗,避免拖延让病情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见招拆招!解决“漏尿”的尴尬~~~》.西安交大二附院.-06-24
[2]吴飞,张薇.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与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3]袁德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常见病因及治疗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
-9.
[4]《排尿障碍科普一:尿失禁》.医院订阅号.-05-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