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的一处乡间集市,狭窄破旧的街道人头攒动,因为远离大城市,在这儿至今还保留着周末赶集的习俗,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汇聚到这里,购买日常家用品,或是贩卖家里的农产品。在街道角落的摊位,一个小男孩的身影格外瞩目,这是附近村民高桂英家的小儿子李晨曦,来来往往的村民都知道他家的情况,多少都会来照顾一下生意。
正在上三年级的李晨曦今年9岁,因为哥哥李王进患有白血病,每个周末他都会跟着60多岁的奶奶,一起到离家数公里的集市去卖家里的农产品。奶奶本不让小晨曦一起去,让他在家里好好学习,但是小晨曦却对奶奶说:“奶奶,哥哥的病要花好多钱,我口才好,而且别人看我年龄小,能多卖一点东西,多赚点钱,就能给哥哥治病用了。”奶奶只能哽咽答应。
李晨曦来自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奶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一辈子农活,到了60多岁仍然还在地里日复一日地劳作,而爸爸李玉宝在附近给别人开货车,负责拉货卸货,妈妈高桂英则是常年在家照顾小晨曦和哥哥小进。养家的担子全在爸爸一个人肩上,一年下来收入只够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根本攒不了几个钱。但即使艰难,一家人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李王进和李晨曦兄弟俩从小感情要好,可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所粉碎。年10月,小进突然持续高烧不退,吃了好几天感冒药都没有效果,于是高桂英带医院。经过检查,小进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这种病在高桂英的认知里无异于一种绝症。她后来回忆说:“从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病,都以为是绝症,当时我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后来才医生说是能够治愈的。”
医生的话给高桂英吃了一颗定心丸,她和丈夫开始四处筹集费用为小进治疗。从年10月开始,医院开始进行化疗。虽然化疗药物的刺激让小进变得日益憔悴,整张脸也在激素药的作用下变形发胖,但是看到他身体各项指标明显好转,高桂英既是心疼又是欣慰。年7月,经过6次化疗的小进结疗出院,高桂英那天又是哭又是笑,喜不自胜地带着小进回家。
结疗之后,意味着小进的身体基本恢复,后续只需要定期复查,高桂英夫妻俩满心欢喜地张罗着9月份给小进报名上学。可小进才刚回到校园,生活又开始看到希望的时候,9月底的复查结果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再一次将他们拖入无底深渊。医生告诉高桂英,骨髓检查显示白血病复发,并且复发之后靠化疗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做“骨髓移植”才是小进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高桂英欲哭无泪,家里本来就不宽裕,为了给小进筹钱治病,家里已经是“砸锅卖铁”,亲戚好友能借的也都借了。看着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小进,再想到骨髓移植高昂的费用,高桂英心里五味杂陈。但小进的病不容她多想,她独自一人带着小进前往病医院。丈夫在家里一边工作挣钱一边想别的办法筹钱,在他们的努力下,小进于今年1月9日进仓移植。
本以为移植完万事大吉了,但是没想到移植只是艰难康复中的第一步。小进刚从移植仓就出来不久,出现严重的膀胱炎和真菌感染,甚至一度住进了ICU。在小进即将重见曙光的关键时刻,面对每天上万元的费用,一家人勒紧了肚子过活。小晨曦为了哥哥能早点出院,每个周末去集市卖土豆、卖腌菜、卖鸡蛋……但凡家里还有点能卖的,都拿出来卖。高桂花自嘲着说:“家里现在除了债务就一无所有了,能凑一分是一分。”
俗话说好事多磨,但对于高桂英的家庭来说,已经是再也承受不起任何磨难了。7月14日的检查报告显示,小进体内还是有癌细胞残留,并且身体没有排异反应,移植后体内坏死的基因无法排出,这样的情况只能进行二次移植,高桂英欲哭无泪。
一次移植凑够钱已是不易,二次移植的费用现在更无从谈起。作为母亲,她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儿子。可懂事的小进却安慰她说“没事,我们回家去吧,家里空气好,兴许就好了……”高桂英听完心如刀绞,可是她没有一丝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