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初启萌,生病前是一名青岛农业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可是一场突入而来的疾病,一下子把他从同学们身边带走。也将一个家庭,拖进了无底深渊。他的妈妈叫初乃芹,家住山东省烟台市大季家山后初旺村,是一名普通工人。爸爸初庆友是一名打渔工。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一家人幸福并快乐着。年4月,初启萌当时上大二,假期他跟几个同学一起去青岛海边游玩。跟同学一起走的时间长了,走不动了,身体特别没劲,发现腿上有出血点,又开始流鼻血。他回了学校,去学校的医务室做了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都很低。当时怀疑是血液病。后来,班主任赶紧通知了家长。爸爸妈妈连夜打车到了青岛,并把儿子医院,做了骨穿、血常规等各项检查,确定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两年为了给儿医院,抽血、验血、输血、输血小板、骨穿、腰穿、看中医吃中药,全家人心力交瘁。后来因为血小板过低,引起了脑出血,孩子的病情紧张,家人决定,再没钱,也要移植。12月24日,他们医院,因为没有找到全相合的供者,准备使用爸爸的半相合,做移植。在等待的过程中,又赶上了疫情,治疗只能一拖再拖。年3月,初启萌入仓,做移植前的准备。本来以为,两三个月可能就能出来,结果一直拖到8月底,还没有出仓。仓里的费用,贵的时候一天就要好几千,家人难以支撑。爸爸初庆友的工作是出海打渔,挣得工资也跟打渔的收成有关,有高有低。一个月下来,也就三四千元。一种打病*的冻干粉,一支要元,一天用两支,隔一天再用两支。光这一种药就花了10万多元。升血小板的药,一盒元,4天用一盒。还有一种升板针,一针多元,每天打一针。至今为止,初启萌全家已经为了治病花了八、九十万元,其中大多数是借的。她说,儿子平时就不太爱说话,比较内向。生病以后,更加不吭声,她经常问好几句话,儿子才嗯一声,还是非常应付那种“嗯”。幸运的是,孩子在学校的人缘还不错,好多同学打电话、发视频、发语音,鼓励他早点战胜病魔,早日回归学校。年的3月儿子终于进仓了,进仓的时候医生就跟他们讲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关,以后的路还很长。因为移植有价,排异无价。可是到现在好几个多月了,他们连这第一步还没走出来,移植后带来的这一系列并发症,他中病*、得膀胱炎、白细胞病*、肝排斥等等,把初启萌折磨的从进仓时的斤到现在的斤。医院不允许探视,初乃芹只能通过视频来看儿子。可是现在她都不敢开视频,害怕看到到现在的儿子,自己的眼泪会止不住的流下。初启萌的奶奶已经80多岁了,正在由他的姑姑照顾。爷爷已经过世了。姥姥和姥爷都已经70多岁了,在家务农,经济上也帮不了他们。因为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老的、小的都没有照顾好,觉得愧对于老人们。”初庆友说,他也恨自己,没有本事挣大钱,只能平时多干活,让自己忙起来,不至于天天考虑该怎么给凑钱看病。最近,医院里又欠了费,这些年的治疗费用不仅清空了这个家的所有积蓄和财产,还负债累累。初乃芹说,儿子还年轻,人生的路程才刚刚开始,她希望能够看到他回到正轨,去谈一场恋爱、去结婚生子,去建功立业。而不应该没有希望的泡在病房里。“我们全家都不会放弃的,那怕用尽所有的好运气……”初乃芹每天都在念叨,盼望儿子早日康复。这张照片,也是初启萌生病以后,唯一一张有笑容的照片。
点击阅读原文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