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90912/7461259.htmlNLUTD膀胱腔内药物治疗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的一线治疗口服药物,最常用的是抗胆碱能药物。然而许多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导致患者不能耐受这类药物的全身用药治疗。膀胱腔内给药是指将药物直接通过导管注入膀胱,试图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局部作用同时限制其全身吸收,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出现和/或降低副作用的严重程度。
与口服药物相比,膀胱腔内给药具有以下几项优缺点:
将药物直接灌注到膀胱腔内,可使其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且浓度高于口服给药的浓度。这种给药方式降低了药物全身浓度,且药物不经肝脏代谢,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从而消除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然而膀胱腔内给药途径仍存在一些挑战,最主要的问题是膀胱最内层由于存在多聚粘多糖层(Glycosaminoglycan,GAG)和尿路上皮伞状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药物分子是否能渗透到该层中取决于它们的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更容易通过)、pH值及其相对亲水性与疏水性,并非所有的药物都适合这种途径给药。此外,任何注入膀胱的药物都会被尿液稀释,并通过正常的尿液排出膀胱,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给药期间限制液体摄入以减缓尿液产生速度来解决。最后,膀胱腔内给药需要通过导尿操作,这相比口服给药较不方便且更具侵入性。但由于大多数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都进行常规间歇性导尿,对于这一人群来说并非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对于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目前常用的膀胱腔内治疗药物是奥昔布宁(Oxybutynin)直接在膀胱腔内给药,可作为口服药物的辅助治疗,或作为不能耐受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基于以猪为模型的药物实验显示,该药物作用于尿路上皮以及粘膜内神经末梢的胆碱能受体,而不是逼尿肌上的胆碱能受体。Schroder与其同事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一项为期8天的随机对照试验:膀胱灌注组每日3次10毫升0.1%奥昔布宁膀胱腔内灌注,与口服药物组每日3次奥昔布宁口服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膀胱灌注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增加明显大于口服药物组患者,并且灌注组副作用显著减少。大多数膀胱腔内药物治疗组患者在试验结束后,仍继续使用该治疗方案,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对于患有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的儿童,口服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显得尤为困难,因为按照治疗需要剂量所配制的口服缓释药物不适合年龄较小的患者。同时,人们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