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不该是投资品更不能成为投机品
据新华社电 客观而言,包括京沪穗在内的一线城市全部采取了小汽车总量控制措施,推出新购汽车限制*策,已是当前国内不少城市的无奈选择,并被认为这种趋势会从一线大城市向更多中小城市传导。 从国际大都市经验来看,通过增加道路供应来缓解城市拥堵也不可能是出路,适当“限制私车”几乎是通行做法。各大国际城市治堵经验显示:交通需求管理*策是保持交通供需动态平衡的重要对策,在小汽车购买、上牌、通行和停车等环节上制定相应的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通过总量控制、额度拍卖的方式来实施机动车规模控制,运用市场化原则,价高者得、急需者得,有其科学性,也有较好的操作性,多年来有效控制了上海机动车保有量的上升速度,避免了城市陷入过度拥堵的困境。 然而,由于刚性需求和市场存在不规范操作等原因的交织,上海车牌价格快速上涨。实际上,车牌已被部分人视为“投资品”,部分市民认为私车车牌会保值增值。一些购车者认为,车牌的稀缺性难以根本改变,“车子不断贬值,但车牌却会不断升值”。车牌上涨的预期强烈,使不少人敢于不断“追涨”。 市交通港口局相关领导说,车牌绝对不应该是“投资品”,更不能成为“投机品”,上海就是要用更为细化科学的措施,堵住当前存在的一些投机炒作漏洞,不但要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关键要扭转部分市民不切实际的价格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