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冬交替时间,谨防旧病复发 [复制链接]

1#
全国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40810/m3rfn6p.html
有的人平时身体很好,可是每当秋去冬来的这个换季季节,这些人就像变了个人,身体不是出现这病,就是出现那病。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之日,更是旧病复发,就似一位“天气预报员”。发生在这种人身上的这种疾病现象,医疗气象学上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病即为此类。这些患者往往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有关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第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在7~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3天前预感天气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较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是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精神病容易发作。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这与气象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以深秋初冬为例,由于北方寒流同南方的暖空气展开了“拉锯战“,天气阴晴无常,忽冷忽热。即使是在晴天,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4~5点,气温将至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度以上,所谓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正是指这种情况。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这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这就使一些慢性病患者,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不过,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就对及早预防十分有利。目前,国内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都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天寒保健要注意三件事1、护好脚。熟话说“寒从脚起。“由于冬天地面温度低,加之双脚离心脏远,供血困难,因而容易受凉,稍有疏忽,就会导致感冒,脚上冻疮。所以要特别注意脚步保暖,同时,坚持热水泡脚,多在热水中泡一泡,这样对脚部活血舒筋大有好处。2、不憋尿。冬季汗水少而尿多,有些人夜间怕冷,不愿起床,采取憋尿的方法睡觉。殊不知,常憋尿会使膀胱内括约肌和逼尿肌处于紧张状态,内压升高,造成排尿困难,容易引发膀胱炎、尿结石、尿路感染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肾脏功能。3、多喝水。冬季要多喝水,清晨饮水对身体健康有益。由于冬天室内比较温暖,血液有一定的收缩,使心脏负担加重。清晨最好是饮用凉开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